close

一直以來攝影都被認為是一門高深的技藝
它給人的印象都是矗立著一堵高牆  拒絕不熟稔它的人進入
但攝影真的有那麼難懂嗎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隨著科技大幅度的進步 進入相機世界的門檻越來越低
這代表著相機以往所夾帶的權威感消失 也更加親民
不過問題來了 縱然科技給了我們很大的進步
但是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誕生率卻越來越低 這是為何
柯錫杰的心的視界可見到這問題解答的一些蛛絲馬跡
拍出一張"好"照片很簡單 但是要照片拍的"好"又是另一回事了
兩者看起來差不多 但還是有其關鍵的差異 而差異在哪 在心而已
一張"好"照片的測光、構圖等等一切條件都相當的臻於完美 看起來爽度也滿點
只是問題是在你視線離開這照片之後 過一段日子之後你還會記得這張照片嗎
再者 你是否能從這張照片中得到什麼感觸或是能感受到拍攝者想傳達的意念嗎
"好"照片的盲點就是在此 因太完美而不完美 太過於追求表現而忘了作品內涵
所謂照的"好" 是指你將你所見的景色 不只是單單看見而拍攝記錄
而是需要經過腦袋消化重組 找出為什麼這景色會感動你 找出這景色之中所蘊含的"心象"
所謂"心象" 是心中對於這景色的觀點還有景色對你的觸發為何
這是柯錫杰的拍攝方式 也是為什麼柯錫杰為替書取名為"心的視界"

書中除了談心象攝影的概念外 也談柯錫杰的創作歷程還有攝影心得
第一章破題標題寫著"走自己的路"
攝影其實不難 如同前面所說 在科技幫助之下 入門的門檻越來越低
不過正因為如此 我們對"攝影的感覺"也月趨於薄弱
攝影不是流行 不應該人家拍什麼我們就拍什麼
他舉了個50年代沙龍攝影(註1)的例子
50年代正流行沙龍攝影 題材再怎麼拍都逃不出荷花或是少女
而柯錫杰卻跑去拍月世界或歌仔戲後台
他跳脫大眾流行的朦朧美 轉向追求畫面的"真"
大膽放手 嘗試創新是柯錫杰在書一開頭所強調的
為了創新 他認為應該大量閱讀是其根本
不只是攝影的書籍要看 哲學、文學、科學種種有興趣的書都要多涉獵
大量閱讀幫助他打開了他的"攝影眼"(註2)
在閱讀中找到對現實的質疑和對現實的另一種觀點
當然 在大量吸收之後 還得去蕪存菁
讓這些知識成為自己精華的部分而非成為累贅
除此之外 攝影不應該是冷酷的 是走入人群 是閱讀人群的一門技藝
柯錫杰找到屬於自己的攝影語言也找到自己該走的路

之後的幾章幾乎都是強調第一章所題的觀念
只是柯錫杰把他更擴大一些
閱讀不只是書中所記載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他認為旅行也是一種閱讀 也是一種成長
在他初嘗成名的甜美之後 那甜膩味道讓他麻痺
他覺得他的攝影不應該只是困在這個"名"之中
所以他選擇了流浪 唯有將自己放逐 讓心在流浪之中洗淨被繁華世界所污染的"真"
讓自己重新"開機" 超越自己所築起的牆 讓視野更加遼闊
柯錫杰為什麼是大師 為什麼成為大師 原因便是在此
最後一章節他強調再次用"心"拍照 處處是美景 處處皆感動 萬物皆可觀
生活不只是生活 而是一連串感動的過程 只是需要多一點心去挖掘這平淡之中的美景
放開心去觀看世界 世界將會變的不一樣

讀完心的視界有種心胸遼闊的解脫感
坊間太多的書在教你該買哪些相機 該準備哪些設備 要這樣拍才是好照片
那樣的書充滿太多的慾望和限制 攝影不該只是消費而應該是一種關懷是一種行動
我不否認好器材好方法可以幫助你在攝影之路走的更順一些
一口好兵器固然對你有幫助 但前提是你得匹配的上這兵器的功力
而諸多的攝影方法只是參考 一開始的模仿固然是免不了
問題是你不能只是困在這個小圈圈之中 要學著走出自己的風格 走自己的路
這本書不會告訴你怎麼拍 如果你認為看完之後攝影功力會大幅度提升
很抱歉 你可能會失望 他只給了一個方向 也沒特地說這方向是攝影方向
他只給了個含糊的美學方向 要你自己找尋自己的路 找尋自己的風格
遼闊視野的開創 細膩思考每一件事 引導人尋得心中那份感動之美
誠心推薦這本好書 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看看吧

(註1):
你一定看過那種柔焦大散景的力求純淨美的攝影
沙龍攝影追求唯美 美到讓人驚嘆 卻也失去事物的真實本質
不妨翻翻爸媽的結婚照 那種唯美無比的婚紗攝影就是沙龍攝影的一種

(註2):
即洞察事物之眼
不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是看到事物的本質 進而觸發內心感觸的一整個過程
雖然這只是個概念 卻是很多攝影師夢寐以求之眼(笑)

PS1:
註釋的部分有點難寫 因為這東西很難講 看會比較快
請各位看官多擔待 我文字不好怕解釋不周全 有誤的話煩請告知

PS2:
只要說到攝影 總是會筆戰不停 希望別在這上演(苦笑)
我等級不夠 網路大師級的人又多 大概一下就被問爆吧
單純希望分享一下攝影心得或是美學心得 千萬別筆戰阿~~~(淚)

書籍簡介:

心的視界-柯錫杰的攝影美學


作者:柯錫杰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6 年 11 月 03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作者簡介:

柯錫杰

1929年出生於台南 早年赴日學習攝影
返國後以高度精準的影像技術拍攝指揮家郭美貞、舞蹈家黃忠良等人物寫真
展現強烈個人的視覺風格 並且表達人物內在深層的精神
六○年代移居美國紐約 是少數能在美國紐約商業攝影界獲得肯定的亞裔攝影師
曾經為Bazaar、Essence等國際知名雜誌擔任特約攝影
1979年為追求個人藝術創作的突破
在名利雙收之際毅然結束在美國的事業 遠赴南歐及北非拍攝風景
完成了造型簡潔、風格獨特的「心象攝影」系列 成為日後引領台灣攝影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2006年國家文藝獎得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dodoc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